《全面战争 三国》中汉帝国派系设置合理性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三国全面战争 这很不合理 《全面战争 三国》中汉帝国派系设置合理性

《全面战争 三国》中汉帝国派系设置合理性

2023-06-06 23:57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       自《全面战争 三国》发布1.40版本后,可选剧本分为三个时间节点:182年“受命于天”,190年“豪杰蜂起”与291年的“八王之乱”,八王之乱是西晋建立后发生的事件,与一般而言的“三国”关系不大。在前两个剧本中,包括了很多派系,例如耳熟能详的刘备、孙权、曹操、袁绍、刘表等,还包含一个名为“汉帝国”的派系,而这一派系的“首领”,在“受命于天”中为王允,在“豪杰蜂起”中为皇甫嵩,此二者何许人也?“汉帝国”作为独立派系,与大汉王朝有何关系?尤其是在“受命于天”中,与刘宏朝廷又是什么关系?

一、东汉末年官制

       为了弄清前述问题,首先需要明确东汉末年官制。东汉官制基本沿袭西汉官制,也有一定区别,在东汉不同时间,官职设置也有一定变化。

1.东汉的中央官

       在《全面战争 三国》中,刘宏作为皇帝,其府署官职的便是按照“三公九卿”设置的,东汉的三公指: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。九卿指: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、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,少府,各卿的职能在游戏中也有一定体现。东汉官制中,殊为重要的便是三公的变化,东汉废除丞相,改太傅为上公,东汉末年,还另设大司马,位在三公之上。太傅一职始于西周,往往是帝师或太子老师。《全面战争 三国》中,中央政府的官员多出“丞相”一职,实属不当。此外,九卿中的少府,其下的尚书台有尚书令、尚书仆射、六曹尚书,原先仅为处理文书的事务官员,汉光武帝以之协助处理政务,导致尚书台成为东汉实际上的决策机构,皇权进一步加强。

《全面战争 三国》中刘宏派系府署图

       东汉的中央政府还有一个特征便是将军地位的凸显。东汉中期后,外戚专权,往往担任大将军一职以掌握军权,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,何进、曹操都曾担任此职。

2.东汉的地方官

       东汉变郡县制为州、郡、县三级地方,除京畿地区(即司隶校尉部)外分为十二州,每州刺史一人。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,有治所及兵权,后期往往演变为割据势力。

       十二州共计九十八郡,豫州部郡国六,冀州部九,兗州部八,徐州部五,青州部六,荆州部七,扬州部六,益州部十二,凉州部十二,并州部九,幽州部十一,交州部七,其中有二十七王国,剩余七十一郡有太守,《全面战争 三国》中,汉帝国的派系特性即为“大汉太守”。

二、王允、皇甫嵩其人

       王允字子师,太原祁人,世代为官,后以司徒高第为侍御史,侍御史为御史中丞的属官。黄巾之乱爆发后,王允担任豫州刺史,讨伐黄巾军,后与皇甫嵩、朱儁一同受降黄巾军。后受中常侍张让诬陷下狱,免罪释放后王允变易名姓,辗转与河内、陈留。灵帝驾崩后,王允与何进共谋诛杀十常侍,任从事中郎,转河南尹,汉献帝即位后,任太仆、尚书令,初平元年代任司徒。董卓专权后,王允假意逢迎,获得董卓信任,朝政大小,均由王允处理,后联合吕布诛杀董卓。董卓死后,王允在如何处理董卓旧部的问题上摇摆不定,最终死于李傕、郭汜之手。

       皇甫嵩字义真,安定朝那人,举孝廉入仕,黄巾起义爆发后,率兵平定黄巾之乱,后任左车骑将军,领冀州牧。此时,边章、韩遂作乱陇右,汉灵帝召皇甫嵩回镇长安,以卫园陵,因得罪中常侍张让,最终被召回。汉灵帝中平五年,凉州叛贼王国包围陈仓,于是灵帝又启用皇甫嵩,与董卓各率二万人抵抗,皇甫嵩军事能力较董卓更高,此战过后,董卓嫉恨皇甫嵩。中平六年,董卓为并州牧,此时天下倒悬,安危系于董卓与皇甫嵩,二人嫌隙难以两存,且董卓此时已有奸逆之迹,皇甫嵩的侄子劝说其讨伐董卓,皇甫嵩拒绝,并将董卓奸逆上书灵帝,董卓因此更加怨恨皇甫嵩。董卓秉政后,任皇甫嵩为城门校尉,并借机将皇甫嵩下狱,准备诛杀,经过其子皇甫坚寿求情幸免于难。后董卓任其为御史中丞。董卓被诛后,皇甫嵩被任命为征西将军,拜太尉,同年冬,因天有流星而被免,后又拜光禄大夫,迁太常。后病逝。

三、“汉帝国”派系分析

1.汉帝国的定位

       在《全面战争 三国》“豪杰蜂起”的剧本中,汉帝国为董卓派系的附庸,而一旦其他派系攻占长安,则可以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,汉帝国成为该派系的附庸。三国鼎立的局面一旦形成,汉天子失去皇位,汉帝国则成为独立派系。附庸意味着受到宗主国的军事保护,其他派系一旦向其宣战,则自动向其宗主国宣战,其代价是需要向宗主国纳贡,应宗主国要求提供军事援助,从这一设定看,“汉帝国”实际是东汉皇帝(也即此时的汉献帝)的附庸。

《全面战争 三国》中董卓派系与汉帝国派系的外交界面

         在“受命于天”剧本中,汉灵帝刘宏为独立派系,初始领地仅限洛阳城,不愧人称“洛阳太守”。包括汉帝国在内的绝大多数派系,其定位都是刘宏的臣属,臣属之间可以互相宣布为死敌,进行吞并。如此看,在“受命于天”剧本中,汉帝国与其他帝国臣属派系的定位是一致的,但是,汉帝国与其他派系有根本的不同,其派系等级为“帝国所有”,并无“士、伯、侯、公、王”的派系升级路线。此情况在“豪杰蜂起”中一以贯之,这也意味着,汉帝国派系不可能成为三国之一。

《全面战争 三国》中刘宏派系与汉帝国派系外交界面

2.汉帝国与汉帝的关系

       无论是汉灵帝或是汉献帝,都是东汉皇帝,其代表的都是皇室,而非政府。钱穆在其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中说,“拿历史大趋势来看,可说中国人一向意见,皇室和政府是应该分开的……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,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,代表政府的是宰相”。皇室与政府,或说皇权与相权,实是我国古代政治的重要课题。在《全面战争 三国》中,刘宏派系代表皇权,其派系府署实际就是该派系的政府机构。东汉的官制撤去丞相一职,政务实权在尚书台,而太傅往往“录尚书事”,也即太傅成为实际上的宰相。控制了皇帝,往往也就意味着控制了中央政府。

       与其他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如刘宠、刘表不同,汉帝国派系的名称并非以该派系的首领命名,王允与皇甫嵩严格来说,并非汉帝国派系的首领,而是汉帝国的发言人,是“大汉太守”的代表。汉帝国实际上是大汉王朝的地方政府,太守即是各地方的行政长官。汉帝国的特性是“大汉太守”,没有控制大汉的实权,没有招募和扩张能力。这一特性从汉帝国的性质看也就符合逻辑:大汉政权在中央政府,皇帝握有实权,汉室衰退后,实权则在控制皇帝的军阀;汉代的官员选任(入仕)也是通过中央政府、皇帝决定的,何时之任何地,权力也在中央。

       汉灵帝时,汉王朝还没有分崩离析,汉灵帝的府署,与汉帝国及其他派系相比仍属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,并且按照本文所持观点,其他派系从名义而言均应属于汉帝国派系。但是,汉献帝时,大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,仅有汉献帝作为国家象征,各地方军阀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,原先并无军阀割据的地方,则仍旧属于汉帝国派系,由于汉室倾颓,名义上的汉朝中央政府已经架空,实际控制权在董卓手中,董卓借由汉献帝及朝廷的名义,控制汉帝国派系,而其他地方割据势力则不受控制。一旦其他派系控制汉献帝(如历史上的曹老板),也就控制了汉帝及中央政府,汉帝国自动成为附庸。

3.汉帝国派系“发言人”选取的合理性

       在目前的版本中,《全面战争 三国》以公元190年为分界点,分别选取了王允与皇甫嵩作为汉帝国派系的“发言人”,需要明确的是,如前文所分析,王允与皇甫嵩并非汉帝国派系的首领,而是汉王朝地方政府的代表,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做这种代表呢?可以是各郡太守中的代表性人物:将汉王朝各地方看作个体,这些地方的长官中,选取有名望、有能力的人作为汉帝国的发言人;也可以是中央政府的长官:将汉王朝的政府机构看作整体,中央政府便成为地方政府的代表,中央政府的长官,也可以看作汉帝国派系的发言人。实际上,以各郡太守中的代表性人物作为汉帝国“发言人”的思路,并没有可操作性,因为有能力的地方官,往往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,例如汉中的张鲁,荆州的刘表等,这种势力当然是要作为独立的派系体现于游戏中,因此,以汉朝中央政府的长官作为汉帝国发言人是较为合理的选择。但是,这种选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,汉灵帝时,太傅可以有自己的属下,与皇帝的内府区分,但皇室与政府仍可统一于灵帝,及至汉献帝时,皇帝成了名号,皇帝的臣子与实际控制皇帝的派系的属下,就不好分清了。历史上曹操即面临这一难题,曹操控制汉献帝后,被任命为丞相,可以开府纳贤,但是他所招纳的人才,有时分不清这究竟是汉臣还是自己的属下。曹操占有了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的优势,也背负了“名为汉相,实为汉贼”的骂名。在此情况下,从历史角度看,汉帝国的发言人应当能明确的与董卓、曹操派系的幕僚相区分。 

       以此为前提,可以探讨《全面战争 三国》关于“发言人”选取的合理性。王允举孝廉之后便进入汉朝中央政府工作,后出任豫州刺史,平定黄巾之乱后,由于受张让构陷,王允还隐居过一段时间,再次入仕已是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,此时其官职为从事中郎,属将军。皇甫嵩仕途曲折,担任地方太守在汉灵帝年间,是其早年经历,公元190年,讨董联盟成立,之后,董卓焚毁洛阳,胁汉献帝迁都长安,此时,皇甫嵩的职务应为城门校尉,掌洛阳城十二门,既非三公,也非九卿,其担任太尉是董卓伏诛之后的事。

      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,选择王允、皇甫嵩作为汉帝国的发言人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的名气,而且此二人也确为汉室忠臣,在各自所在的剧本时间线中,也都曾担任过中央政府的官员,不知道CA在选择时考虑了哪些因素,但至少现在这样的安排是有一定合理性的,当然,如果在“受命于天”中去掉汉帝国派系,董卓挟持汉室之后再出现,从汉王朝的衰落走势看,也不失为合理的做法。

       在历史上,王允死于192年,皇甫嵩死于195年,二人并没有参与波澜壮阔的群雄逐鹿,人生的辉煌主要集中在平定黄巾之乱与诛杀董卓中,皇甫嵩去世后的第二年,是为建安元年,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,在此之后,各路诸侯在三国的舞台迎来辉煌与谢幕,英雄豪杰的故事传唱至今。 

       在《全面战争 三国》中,使用刘宏以图延续汉祚时,我常常想,如果当年清理宦官这么容易,如何会朝纲混乱?即使何进的禁军只有半编,也堪称“人形高达”,剿灭黄巾乱军自是不在话下,就算是各地的“二五仔”也难成大事,大汉天下无敌啊!在游戏中小心翼翼度过开局,实力逐渐强大,可以解散满编的下一回合毫不肉疼的拉起一支满编,其他的势力都是弟弟,统一江山毫无难度,可此时我却深深感觉手下的将领如同工具人一般没有灵魂,转念想,他们确实是工具人啊,立绘、模型的背后是一行行代码,或许在虚拟世界中寻找真实感的我,是那个不折不扣的蠢货。历史总是如此复杂,人们所要面对的不是数字,不是代码,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,个体背后还有复杂的关系,我向往那个三国时代,英雄辈出,闪耀着人性的光辉,上下求索,鞠躬尽瘁,秉忠贞之志;苦心孤诣,死而后已,守谦退之节。历史的天空繁星闪烁,在今天也自有一股英雄气驰骋纵横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